網絡時代呼喚親密有間的親子關系 親子該如何溝通?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3-07-30
處于解構和重塑轉型階段,網絡時代的親子關系現狀如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聯(lián)合美國、日本、韓國的研究機構,開展了網絡時代親子關系的比較研究。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和初一、初二在校學生。專家們根據調查結果給予解讀。
親子關系是建立在互動之上的,家庭的存在與維持也必須靠家人不斷地互動,親子關系的質量依賴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以及相互認同。隨著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傳統(tǒng)的親子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父母應該順應這種變化,使親子溝通處在同一頻道。
別讓“學習的事”將親子交流變成偽溝通
調查發(fā)現,平時經常和父母交流的中國學生只有57.7%,不到六成,而日本、美國、韓國依次為81.7%、81.0%和79.0%,分別比中國高24.0、23.3和21.3個百分點。親子交流具有日常性,交流頻率過低對親子關系有負面影響。
中國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之所以頻率低,是因為首要話題是學習,而其他三個國家的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首要話題是學校的事。
數據顯示,中國父母與孩子平時交流的話題排前五位的是學習的事(71.8%)、學校的事(69.6%)、自己的興趣愛好(35.4%)、朋友的事(31.7%)和自己的將來(31.6%)。而韓國、日本、美國家長分別將談學習排在第二、三、四位。從數據上看,中國父母與孩子談學習的比例,比其他三國的家長高了18—33個百分點。可見,中國父母與子女交流的話題更集中于學習。
父母的做法,導致了孩子不喜歡與父母交流。調查顯示,只有八成(82.7%)中國學生表示喜歡和父母聊天,2.6%的中國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與父母聊天,比例在四個國家中最高。孩子不喜歡與父母聊天的主要理由是不理解我(43.5%)、總說自己是對的(35.4%)、老說學習的事(35.2%)、老批評我(27.0%)、嘮叨(25.8)??梢?,父母不理解孩子成了阻礙親子交流的首要因素。
孩子感到不被理解,根本原因是親子交流不能“同頻共振”——孩子想說、想聽的話與父母的話并不在一個頻道上,父母老談學習,愛批評孩子,總覺得自己正確,使很多親子交流成了“偽溝通”,即在家長們看來“我已經談了這么多,嘴巴都要磨破了”,而孩子卻認為家長并沒有與他們交流過,甚至想堵上耳朵、逃離家長。青春期的孩子內心世界日益豐富敏感,父母過多關注學習、忽略孩子多元化的交流需求,會降低交流質量、使親子雙方的心理距離拉大,使孩子與父母之間感到不親密。
別讓“特別關注”毀了孩子的朋友圈
本次研究發(fā)現,中國中小學生擁有智能*的比率僅次于韓國;擁有平板電腦的比例也近四成,擁有普通電腦的比例超過四成。而且,中國學生的觸網率也越來越高,學前觸網的孩子已經達到了13.8%,與小學低年級觸網率合計達到59%,近六成。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與網絡使用的低齡化,很多中小學生開始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社交網絡便于父母與子女進行溝通,通過社交網絡與父母聊天的比例,中國63.8%,韓國57.8%,日本43.5%,美國35.8%??梢?,中國學生通過社交網絡與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
中小學生把自己的心情、狀態(tài)發(fā)布在朋友圈或個人空間中,這是他們感悟生活、表達心情的一塊“自留地”。調查發(fā)現,中國中小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發(fā)布個人狀態(tài)比較普遍,比例已經超過六成(65.1%);其次是韓國學生,使用個人空間超過半數;而日本學生則很少發(fā)布個人狀態(tài),僅有不足三成中小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個人空間。
四國比較發(fā)現,使用社交網絡的學生中,愿意將個人狀態(tài)或朋友圈對父母公開的比例,中國為68.3%、美國為51.5%、日本為38.2%、韓國為32.5%。
中國學生在社交網絡向父母或監(jiān)護人公開個人狀態(tài)的比例最高,接近七成。這無疑是好消息,是孩子為父母提供了了解他們的窗口,是互聯(lián)網為親子溝通帶來的“福利”。但如果父母時時在線,或對孩子的朋友圈特別關注,對孩子的個人狀態(tài)指手畫腳、神經過敏,便會使孩子感到個人領地受到了侵犯,他們會通過“拉黑”父母來表達不滿或維護個人的隱私領地。有的孩子甚至關閉了朋友圈,或者另尋一處“神秘花園”,把自己的生活與父母隔開。
家長們要學習互聯(lián)網時代的親子相處之道,不要把親密無間作為親子關系的目標,要用互聯(lián)網時代的教育智慧與孩子交流、溝通。既要與孩子在線下做好溝通,也要學習線上的溝通原則與技巧,讓互聯(lián)網成為兩代人溝通的橋梁。
別讓*網絡使親子交流“咫尺若天涯”
互聯(lián)網時代已經在悄悄向人工智能時代邁進,這給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帶來了便利條件。但是如果父母不能注意新時代與孩子交往的秘籍,互聯(lián)網也會成為親子溝通的障礙。
調查數據顯示,有近半數中國父母存在和孩子邊說話邊玩*的情形(48.4%),其中“經?!钡谋壤秊?.0%,“有時”的比例為40.4%。此外,還有近三成中國父母(29.1%)存在以沒時間、現在很忙來回應親子交流的情況。
當孩子說話時,能經常專注傾聽的中國父母不足六成(57.8%),在四國中比例最低,而韓國、美國和日本分別比中國高23.9、5.3和0.5個百分點。父母的表情、肢體語言和話語回應是親子交流中重要的構成部分,表現出父母與子女的對話是否真誠平等,直接影響親子交流的效果。
父母對互聯(lián)網的態(tài)度也影響了親子關系的和諧。本次調查發(fā)現,中國父母與孩子一起做家務、運動、讀書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例如,有40.1%的中國父母經常與孩子一起做家務,分別比韓國、美國和日本高3.6、6.1和9.9個百分點;35.5%的中國父母經常與孩子一起運動,分別比韓國、美國和日本高11.4、18.7和21.0個百分點;20.2%的中國父母經常與孩子一起讀書,分別比韓國、美國和日本高8.3、10.8和13.8個百分點。
但是,中國父母和孩子一起購物、游玩、看電視、上網的比例卻在四國中最低。數據顯示,經常和孩子一起購物的中國父母有53.4%,比其他三國低1—5個百分點;經常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的中國父母有35.4%,比其他三國低12—33個百分點;經常與孩子一起上網的中國父母比例為10.5%,比其他三國高0.2—11個百分點。在中國父母看來,做家務、運動、讀書是積極的休閑活動,而看電視、上網等則是父母不喜歡的休閑活動,難以與孩子共同歡樂。
有些成年人不能客觀看待網絡,認為孩子上網就是在玩游戲,認為網絡只能是個工具,不能成為玩具,因此,看見孩子上網就緊張、生氣,這也是易引發(fā)親子矛盾與沖突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有57.5%的中國學生反映上網查資料曾被父母誤認為是玩游戲,比其他三國高8—23個百分點。“經?!碑a生這類誤會的比例,中國父母也是最高的(17.5%),比其他三國高5—7個百分點。數據顯示,有25.2%的學生近半年因為上網的事情與父母發(fā)生過沖突。
網絡的發(fā)展能促進親子溝通,也會給親子關系帶來傷害,關鍵要看父母與子女雙方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表現。如果父母能用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上網,能和孩子一起上網查查資料、玩玩游戲,也是促進親子互動的好方法。如果孩子能理智使用網絡,養(yǎng)成科學用網的好習慣,也會使父母更安心。所以,互聯(lián)網時代的代際關系需要親子雙方不斷融洽,尤其需要父輩提升教育素養(yǎng),這樣才能與作為互聯(lián)網原住民的子女共同成長。
(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
【觀點】
開拓在線形式的親子時光
良好的親子關系和互動是家風和家庭教育的核心元素。今天,網絡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電腦分走了很多親子互動的機會和時間。親子間面對面交流、互動時間急劇減少,親子溝通缺失或浮于表面化,成了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保持并提高家庭教育的質與量,父母必須要調整、優(yōu)化親子溝通模式。
孩子一起上網查資料、玩游戲,共享電影、電子游戲等家庭屏幕、建立家庭電子產品使用規(guī)則,關注孩子在互聯(lián)網上的社交狀態(tài),和孩子在新媒體平臺上溝通互動等在線形式的親子時光,是親子關系新的溝通橋梁。
面對互聯(lián)網給家庭教育和親子交流帶來的全新挑戰(zhàn)和機遇,父母需要更新觀念,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豐富與孩子的交流話題,與子女進行平等的交流,從管控角色轉變?yōu)橹С忠龑Ы巧?,從決定主導角色轉變?yōu)閰f(xié)商者角色,從教育者角色轉變?yōu)楣餐瑢W習者角色,從而提高孩子對社會環(huán)境的積極適應力和自我強化的成長力。
尊重孩子莫停留在理論上
“兒童中心”的觀念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運動,經由盧梭、杜威、蒙臺梭利等教育家將其發(fā)揚光大,進入中國也逾百年。但在現實生活中,今天的成年人其實還很難做到尊重孩子。大多數現代父母已經在理論上理解甚至在形式上也能做到蹲下來跟孩子說話,但本質上還是不夠尊重孩子。如果作為父母的成年人,,自我破解“成人比兒童懂得更多”的自信,改變與孩子對話的方式——用心去聆聽,留意去觀察,甚至加入孩子發(fā)起的對話,不但有助于孩子的本性發(fā)展,可能還會引起許多親子共鳴,并幫助自己認知升級。
生活在網絡時代的孩子,有便捷的方式獲取海量信息,但如何運用這些信息建構自己的認知圖式,極其關鍵。與他人的對話,尤其是從小與最親密的父母對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親子對話有相對寬裕的時間,可以在各種豐富的生活場景中進行,風格上可以是輕松詼諧地討論生活趣事,也可以是嚴謹認真地探討科學或者社會新聞,但重要的是,它們都應該是真正的對話,而不是各說各話,甚至一方的命令與另一方的服從。
給在外務工的家長建網上學習平臺
近年來,重視父母陪伴子女成了一種社會共識,致使許多常年在外務工的家長產生了困惑、出現了迷茫,在繼續(xù)在外打拼還是回家守著子女的抉擇上左右為難。實際上,一味強調農民工要在家陪孩子,是與國情背道而馳的,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幫助這些家長提升家庭教育素養(yǎng)。
由于常年在外,在外工作者偶爾回家不知道跟孩子說啥,不知道怎么做,無法和家人溝通交流。由此可見,幫助他們學習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具體方法,是一個量大、面廣、十分復雜的全新課題,必須采取超常規(guī)的做法。
建議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做遠程指導,建立網上家庭建設交流平臺,動員專家學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及社會力量,為他們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論和方法,讓他們打開*就能看到這方面的內容,創(chuàng)造一套“人在外心系家”“外線練兵,內線作戰(zhàn)”的內外一體家教模式。他們一旦有機會回到家里,也會有新思路和具體方法,實現親子之間通常的交流。
【建議】
親子溝通質量越好 孩子網絡素養(yǎng)越高
牧海 張旭東
親子交流具有日常性,交流頻率及交流質量對親子關系有重要意義。根據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六點建議。
提高親子溝通能力,有效促進親子交流
父母增進親子溝通與交流,促進親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對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至關重要。從調查結果來看,中國中小學生家庭的親子交流狀況不太理想。日常生活中出現親子溝通不暢,主要原因還在于,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或不懂教育等原因忽略或敷衍孩子,把批評指責視為交流,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等。
父母要有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接納孩子的特點和情緒。父母要學會傾聽,交流時把注意力集中于孩子,與孩子保持目光接觸,很多時候肢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大于語言本身;孩子有煩悶等情緒時,先接納情緒再進行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理解。
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
在青少年早期,親子沖突呈上升趨勢。一方面,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自*的要求增大;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變化不適應,于是沖突逐漸增多。
孩子小時候更多地需要關愛和保護,而日漸長大的孩子更需要情緒上的認同、精神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引導。此外,父母要,注重孩子心、智、體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孩子日益豐富的心理需求,尤其是自理能力、性格養(yǎng)成、興趣愛好、情緒情感等發(fā)展性因素,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在選擇中體驗獨立
理想狀態(tài)的親子關系應該是既,彼此關愛、支持,又保持各自的獨立性;關注而不過多介入,尊重而不干涉和操控,和諧而不強求一致。中國中小學生既希望親子關系平等但又不喜歡獨立,體現出較強的依賴性,與中國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很大關系。
父母不僅應該為孩子提供安全的情感聯(lián)系和可信賴的支持,同時也應該為孩子提供體驗獨立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可以有所監(jiān)督但不要直接管束,更不要因為害怕孩子犯錯誤就包辦代替,應把犯錯誤的權利還給孩子;父母還要提供機會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結果負責。
加強網絡素養(yǎng)教育,構建親密有間的親子關系
本次研究發(fā)現,中國中小學生擁有智能*、平板電腦、、普通電腦的比例較高,觸網率越來越高。而且,在上學日中國中小學生仍有12.9%每天上網2個小時以上,休息日仍有11.7%每天上網5小時以上。這對于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一、初二的學生來說,均時間過長。
父母要更加重視親子關系狀況,與子女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親子關系對孩子的網絡使用習慣、網絡素養(yǎng)有明顯影響,親子關系融洽的家庭中,孩子的網絡素養(yǎng)更高。和諧的親子關系使父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合理使用各類電子產品及上網,這也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網絡素養(yǎng)。
與孩子協(xié)商網絡使用協(xié)議,提醒孩子注意網絡安全
父母的監(jiān)督是孩子形成良好網絡使用習慣和網絡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調查發(fā)現,中國父母對孩子是否上網了解最多,給孩子設立各種上網規(guī)定的比例也最高,但是在孩子使用網絡的過程中經常給予提醒和監(jiān)督的比例最低。這也導致中國中小學生對上網時間、內容兩方面的規(guī)定遵守得更好,但是對使用規(guī)范、費用方面的規(guī)定遵守得不夠好。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雙方都能接受的上網協(xié)議,如果能由孩子為主來提出協(xié)議內容更好。這也是培育孩子毅力、*力、好習慣的方法,父母可通過與孩子的討論增加親子溝通機會,使兩代人在相互理解*同成長。
尊重孩子的網絡使用習慣,給孩子積極的情感關注
調查發(fā)現,中國的中小學生使用新媒體與父母進行溝通有良好的感情基礎。但是,有超過半數的中國父母“冤枉”過孩子,把孩子使用網絡查資料當做玩游戲的比例在四國中最高;也有中小學生反映家人坐在一起有過各自玩*的情況,雖然這一比例在四國中最低,但是也超過四成。
父母應保護好孩子信任成年人的美好情感,客觀看待與尊重理解孩子的網絡使用行為,給孩子更多積極的關注,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使孩子獲得情感滿足與心理支持。父母還要多傾聽孩子的成長煩惱,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標簽:網絡時代呼喚親密有間的親子關系??親子該如何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