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學,職校招生與學歷提升信息網(wǎng)。

分站導航

熱點關(guān)注

好上學在線報名

在線咨詢

8:00-22:00

當前位置:

好上學

>

職校資訊

>

學習經(jīng)驗

楊絳讀音是什么意思(錢鐘書和楊絳讀音)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2-08-21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英]蘭德(楊絳 譯)

這是英國詩人蘭德的暮年之作,寫于1850年,那時他已然75歲了,生命中的一切都已看透。在眾多的譯作中,總覺楊絳先生的最有雋永悠長的韻味。

在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以105歲高齡溘然長逝后,這首詩被廣泛地用于對先生的紀念中。

而楊絳先生生前亦十分喜愛這首小詩,1991年在散文集《雜憶與雜寫》的自序中引錄過這首小詩,更是多次將它置于自己作品集的卷首。

那詩中有一種生死看透后的通達從容,有一種洗盡鉛華后的淡泊寧靜。

回味楊絳先生漫長而充盈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對這首小詩最恰當?shù)囊环N注解。

她學養(yǎng)深厚、精通三門外語,譯作《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翻譯佳作,更憑借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nèi)外,百歲高齡仍筆耕不輟,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可她說她只想安安靜靜地做學問,最大的渴望是人們把她忘記。

她為丈夫錢鐘書甘做“灶下婢”,一生相濡以沫,甘心被稱為“錢鐘書的夫人”,默默當著“錢辦主任”,用自己的傲骨與柔腸為家人撐起一座堅固的堡壘。

她一生都追求“不爭”的境界,儉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便是她一生所望。

她說:“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父愛是一座城

楊絳出生于一個時代的特殊節(jié)點上。1911年,武昌起義的爆發(fā),讓茍延殘喘的清王朝正式被埋入歷史的塵埃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政權(quán)的建立——中華民國。

生于江蘇無錫一個開明的書香之家,且得以擺脫宗法社會纏小腳、教育受限的傳統(tǒng)女性的卑微命運,她無疑是幸運的。

父親楊蔭杭留過學,思想開明,更加重視四個女兒的教育。作為家中最小的一員,楊絳從小便懂事聽話,在學習上常能舉一反三。

16歲時,楊絳一家定居蘇州,她也開始在當時著名的振華女校讀中學。

當時戰(zhàn)亂頻頻,學生運動也常常發(fā)生。有一次,學生會要各學校學生上街搞宣傳,也就是拿一只板凳,站在上面向路人演講,呼吁人們參加革命。

身量尚十分嬌小的楊絳也被選上了,可她不想?yún)⒓?,因為當時蘇州常有輕薄人欺負女孩子的事情發(fā)生。

楊絳便懇求父親向?qū)W校說“家里不贊成”,這樣便能避免去做宣傳了。

父親卻是一口回絕,他告訴女兒,不肯,就別去,不要拿別人當擋箭牌。

楊絳還是猶豫不已:“不行啊,少數(shù)得服從多數(shù)??!”

父親嚴肅地說:“該服從的就服從;你有理,也可以說。去不去由你。......你知道林肯說的一句話嗎?Dare to say no!你敢嗎?

第二天,楊絳到學校后,勇敢地說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贊成,我不去?!?/p>

便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對當時那個尚怯弱的少女來說,要鼓起多大的勇氣。父親給她上了人生中最珍貴的一課,那便是敢于說“不”的勇氣。

“我立志一生不說違心的話,不做違心的事?!?/strong>她以此立誓,也當真不曾辜負。

“文革”時,錢鐘書在中國社科院文學所被貼了大字報,楊絳就在下邊一角貼了張小報澄清辯誣。被揪出來批斗時,她仍是據(jù)理力爭:“就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事實!”

在當時那個人人狂熱的年代,她無疑是其中的最少數(shù),可是父親的話她始終記著,多數(shù)并不一定對,你有理,你就去說,永遠都要有說“不”的勇氣。

高中時,楊絳還不會分辨平仄聲,父親說,不要緊,到時自然會懂。果然有一天,楊絳把四聲都能分辨出來了。

晚上,父親踱步到廊前,敲著窗子考楊絳一些字的發(fā)音。楊絳答對了,他便開心地笑;答錯了,也并不責罵,仍是笑。

在父親的熏陶下,楊絳很小就表現(xiàn)出了對文學濃厚的興趣。當父親發(fā)現(xiàn)女兒對某本書感興趣的時候,就會把書放在她的書桌上;但如果楊絳長期不讀,書就會被收回。

楊絳知道,這是父親一種無聲的譴責。

對楊絳來說,父親的意義,不止是關(guān)愛、護佑她的慈父,更是教她明理思索、伴她學習成長的良師益友。

而她對文學的興趣,性格里一種堅強與堅定,也便由此奠定。

一舉成名天下知

1928年,楊絳考入了蘇州東吳大學(即今日的蘇州大學),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亦不倦地汲取著無垠的知識。

第二年,學校需要選專業(yè)了。對這個關(guān)乎一生命運的選擇,楊絳十分躊躇,拿不定主意。她所愿望的是“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輩子”。

最終還是父親為她撥開了迷霧,他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

楊絳問道:“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

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父親始終不曾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他要尊重女兒的選擇,讓她真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父親楊蔭杭無疑是睿智的,也因著他這種睿智,中國文壇上遂不致失去了一位極其優(yōu)異的作家。

確定了自己一生的志向后,楊絳便開始了在東吳圖書館里埋首于古今中外文學典藏的日子。

1932年,楊絳得以以借讀的身份來到自己心向往之的清華大學,并考入了外文系。

朱自清的課上,她寫下了一篇名為“收腳印”(江南的一種說法:人死之前,都會沿著這一生走過的路再走一次,這就是收腳印了,類似一生總結(jié)與回顧之意。 )的文章,不僅得到了朱自清的贊賞,還經(jīng)由沈從文刊登在了《大公報》上,成為了楊絳的處女作。

“每當夕陽西下,黃昏星閃閃發(fā)亮的時候,西山一抹淺絳,漸漸暈成桔紅,暈成淡黃,暈成淺湖色……風是涼了,地上的影兒也淡了。幽僻處,樹下,墻陰,影兒綽綽的,這就是鬼魂收腳印的時候了?!?/p>

盡管那時的楊絳僅有22歲,然而對生與死卻已有了一種成熟的思考。文章從江南的那個傳說寫起,夜變得溫暖,月兒、星兒俱是陪伴著靈魂去收腳印的伴兒,細膩溫柔的筆觸下已可見出思想的深度。

文章發(fā)表后,楊絳還收到了5元稿費,為此她高興了好一陣,心中久久雀躍著:我當作家了!

之后朱自清又推薦了她的一篇小說《璐璐,不用愁!》,仍是發(fā)表在《大公報·文藝副刊》上,這更加鼓舞了她寫作的信心。

在一篇《我愛清華圖書館》的文章里,她溫情地把讀書比作“串門兒”:

“借書看,只是要求到某某家去‘串門兒’,而站在圖書館書庫的書架前任意翻閱,就好比家家戶戶都可任意出入,這是唯有身經(jīng)者才知道的樂趣?!?/p>

也在此,她結(jié)識了當時的清華才子錢鐘書。楊絳道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錢鐘書卻是為她寫下了一首詩:

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這便是所謂的一見鐘情了吧!相知、相戀的兩人終于1935年結(jié)成眷侶,羨煞旁人。

1941年,國難方殷,錢鐘書一家所在的上海也已淪陷。當時楊絳已失了工作,錢鐘書一人靠教書養(yǎng)家,然而兩人都坦然知足。在他們看來,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戰(zhàn)爭不斷,在巨大的壓力下,戲劇成為當時人們最喜歡的一種文藝方式,許多話劇團也應運而生。

便在這時,楊絳顯現(xiàn)出了她超人的寫作才華。她創(chuàng)作的喜劇《稱心如意》,贏得了當時“上海職業(yè)劇團”負責人陳麟瑞的青睞,并立即著手排演。

便在1943年春天,《稱心如意》正式公演,而楊絳(此前一直用名“季康”)這個名字也第一次成為鉛字,并跟隨了她一生。

該劇甫一正式亮相,好評如潮,楊絳更是一舉成名。復旦大學教授趙景琛給予了其極高評價:“此劇刻畫世故人情入微,非女性寫不出,而又寫得那樣細膩周至,不禁大為稱贊。”

得到認同的楊絳更加思如泉涌,一鼓作氣創(chuàng)作了《弄假成真》、《游戲人間》、《風絮》等。其中《弄假成真》更被著名戲劇家李健吾列為現(xiàn)代中國喜劇里的第二道紀程碑(第一道紀程碑屬丁西林)。

楊絳的名字也隨之出現(xiàn)在各大報紙和街頭巷尾人們的口中,更一度成為當時大學生和戲劇愛好者的偶像。每當錢鐘書與楊絳同時出現(xiàn)時,人們常會介紹“這是楊絳的先生”。

劇壇上的大顯身手,讓楊絳更加堅定文學的信心,她雖喜悅、自豪,然而并不因此眷戀名利。便在戲劇創(chuàng)作頂峰的時刻,她選擇退居幕后,輔助錢鐘書進行創(chuàng)作,心甘情愿地完成兩人間稱謂的轉(zhuǎn)變:從“楊絳的丈夫錢鐘書”到“錢鐘書的夫人楊絳”。

甘做“灶下婢”

當時的錢鐘書在看完楊絳的《弄假成真》后,內(nèi)心也萌生一個想法——寫一部長篇小說,這便是之后享譽國內(nèi)外的《圍城》。

知道丈夫想法的楊絳十分高興,在文學上,兩人都對彼此有足夠的信任與期待。為了讓錢鐘書能更加心無旁騖地完成這一創(chuàng)作,楊絳甘為“灶下婢”,親自打理家中事務。

她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我是外行,經(jīng)常給煤煙染成花臉,或熏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墒俏壹鼻幸寸姇鴮憽秶恰?,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p>

為了節(jié)省家中開支,楊絳便自己和煤末、做煤球,常常弄得一臉煤灰。錢鐘書知道楊絳不好意思去菜場買菜,便常陪著她一起去,兩人邊說邊笑地邊把菜買回家。

在《圍城》中,我們亦能隱約看見錢鐘書與楊絳攜手走過的身影,書中那個白硬領(lǐng)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新郎便像極了結(jié)婚那天的錢鐘書。

錢鐘書寫《圍城》時,進度不算快,每天五百字左右。寫完后,他必定要把稿子拿給楊絳看一下,還向楊絳交代接下來要怎么寫,緊緊盯著楊絳的表情,緊張如同一個孩子。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錢鐘書陸續(xù)發(fā)表了不少作品集,在《人·獸·鬼》的手稿中,錢鐘書寫下這樣一段話:

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地結(jié)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這可算作是對一個愛人最高的評價了吧!其中的深情想也不遜于任何一句情話了!

曾有羨慕這對神仙眷侶的人向楊絳討要婚姻和愛情的秘訣,楊絳說:

“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guān)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楊絳與錢鐘書,兩人相攜走過65年的歲月,其間多少時代的坎坷,多少人世的磨難,他們卻始終互相依偎、彼此扶持,想來靠的不只是愛情,更有對對方深厚的欣賞、信任、無私的付出與奉獻。

許多人都希望能如楊絳般,既能做好妻子該做的一切,更能成為丈夫稱職的同行者。

楊絳在繁忙的家務和照顧丈夫、女兒之外,對文學的研究、對翻譯的鉆研也從未丟棄過。她常會和錢鐘書一起研究一本書,互相發(fā)表意見,頗有些李清照與趙明誠“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情趣。

1937年,兩人愛情結(jié)晶——錢瑗出生。躺在醫(yī)院里休養(yǎng)的楊絳自然無法再照顧錢鐘書的日常起居,這個被“寵壞”的大孩子每天到醫(yī)院探望時,第一句話便是匯報自己的種種“惡行”。

“我做壞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薄澳?!”“墨水也能洗?!彼@才放心回去。第二天又是同樣的劇情上演:“我做壞事了,我把臺燈給砸壞了?!薄安灰o,我會修?!?/p>

錢鐘書又放心回去。楊絳這一句句溫柔的“不要緊”,讓他有無限熨帖的暖意。仿佛只要有楊絳在身邊,他什么都不必憂慮。

在文字上嚴謹成熟的錢鐘書,生活中卻是像個孩子。他會趁著楊絳午睡時,在她臉上畫上胡子;有了女兒后,便常偷偷在女兒肚皮上畫大花臉。

家里的貓常會和鄰居林徽因的貓打架,錢鐘書每次見到,就拿著一支長竹竿去助陣。幸而有楊絳始終居中調(diào)和,以免影響鄰里和睦。

楊絳的護衛(wèi),讓錢鐘書得以保持那一份淘氣和“癡氣”。

如錢鐘書弟弟所說:“她像一個帳篷,把大哥和錢瑗都罩在里面,外在的風雨都由她抵擋。她總是想包住這個家庭,不讓大哥他們吃一點苦。”

1997年,錢鐘書和阿圓(兩人的女兒錢瑗小名)相繼病倒,楊絳兩頭奔波。她說:

“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yǎng)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p>

1998年,被楊絳稱為“平生唯一杰作”的愛女錢瑗因癌細胞擴散在睡夢中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怕錢鐘書受不了打擊,楊絳只得花了10天時間一點點把女兒的死訊告知錢鐘書。一年后,錢鐘書也離開了人世,臨終前,他一只眼閉著,一只眼卻仍勉力睜著。楊絳低下身子在他耳邊溫語道:“你放心,有我吶!

曾經(jīng)相親相愛的三個人,終究只剩了楊絳孤零零一個。

在用深情與眼淚寫就的《我們仨》里,她說:

“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我得留在人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盡的責任?!?/p>

夫死女亡,這該是怎樣的絕望與凄涼??!可楊絳,無論她怎樣的悲傷,她仍會安慰著旁人:“這并不是壞事,你往深處想想,讓痛苦的擔子由我來挑,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她的文章仍是如同一杯芳香怡人的清茶,平淡的語句里,卻飽蘊著對人世的溫情,讓人得到慰藉,看到活著的尊嚴與希望。

正如她在《將飲茶》里的一段話:

“常言‘彩云易散’,烏云也何嘗能永遠占領(lǐng)天空。烏云蔽天的歲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記憶里不易磨滅的,倒是那一道含蘊著光和熱的金邊?!?/p>

人生再痛苦,也總歸是有希望留存的。

不爭,是不屑于爭

此后她專心致志于整理錢鐘書的手稿,自稱是“錢辦主任”,一點點復原錢鐘書已模糊的手稿字跡,凡是出版錢鐘書的東西,她都要親自過審。

一段時間里,她常常失眠,因為怕自己時日無多了,來不及做完這些事。

最終整理出來的稿子《錢鐘書手稿集》,共包含外文筆記178冊、中文筆記3萬多頁,“日札”23冊,加起來共四十卷之多,其中耗損精力可想而知。

“《錢鐘書集》只能是菲薄的貢獻。我希望他畢生的虛心和努力,能得到尊重。”楊絳說。

之后的日子里,楊絳更是絕少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中,只在家安靜讀書。照片里她常是留著灰白的短發(fā)、架著一副黑框眼鏡、在伏案看書或?qū)懽鳌?/p>

她與錢鐘書是同樣的喜愛寧靜,甘愿被人忘記。

楊絳曾寫過一篇名為《隱身衣》的文章,文中提到夫妻倆最想要的一件法寶便是一件“隱身衣”,可以“大隱隱于市”,安閑舒適,得其所哉。

尚在高中時,她便寫下一首詩,表明自己向往寧靜生活的志向:

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脫俗?!洱S居書懷》

老師為她寫了批語:仙童好靜。

低調(diào)、睿智,儉樸的生活與高貴的靈魂是她一生所求。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這是一種真正看透人生后的達然,生命中的一切名利、紛爭、誘惑都已如云煙。

但楊絳先生的不爭不代表不敢爭,而是不屑爭?!安粻帯背尸F(xiàn)著她的睿智與通達,她不爭的是人世間紛紛擾擾的名利,爭的卻是永不能妥協(xié)的原則與底線。

她不是那種軟弱的女子,在該爭的地方,她從不曾畏懼。

1951年,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中,一位女學生突然站出來控訴楊絳:

“楊季康先生教導我們,戀愛應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薄皸罴究迪壬虒覀?,見了情人,應當臉發(fā)白,腿發(fā)軟?!薄皸罴究迪壬踔两虒覀?,結(jié)了婚的女人也應當談戀愛。”

女生說得義憤填膺,在場幾千人也被這幕嚇到,楊絳奇怪極了:這個女學生根本沒上過我的課??!

她說:“假如我是個嬌嫩的女人,我還有什么臉見人呢?......我只是火氣旺盛,像個鼓鼓的皮球,沒法按下凹處來承受這份侮辱,心上也感不到絲毫慚愧。”

第二天,她專門挑了件喜慶的衣服、精心梳洗,光鮮地出門去。還偏要往人最多、嘴最雜的菜市場去逛,好看看人們是什么反應。

可以說,正是她這種當爭處寸土不讓、不爭處通透達然的精神,讓她在此后無數(shù)場遭遇里,既不曾向惡妥協(xié),淪為迫害者中的一員;也不曾精神崩潰、以極端方式結(jié)束生命。

老子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p>

一個人若是有了不爭的處事態(tài)度,天下還有什么能夠與之相抗衡呢?好比你汲汲于與他人拼富貴、論權(quán)力,回過頭來發(fā)現(xiàn),對方所思所想皆在明月清風,那一切爭斗都沒了意義。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p>

她懂得生命的短暫與可貴,因而更愿意如細小的野花隱藏草叢般,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獨守自己的那份馨香。

有人贊她是著名作家,她說:“沒有這份野心?!?/p>

有人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間。”

有人說得到她的一本書總要珍藏起來,她說:“我的書過了幾時,就只配在二折便宜書肆出售,或論斤賣?!?/p>

大千世界,紛擾人世,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有人愿意身居高位、榮華無限,有人只愿閑居鄉(xiāng)野、曳尾涂中,由此延展出的人生畫卷,各不相同,卻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唯有一點,靈魂的高貴是人生豐盈的唯一道路。

那個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的人已去了經(jīng)年了,但我們各自的生命之火卻仍在熊熊燃燒著......

參考文獻

夏墨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傳》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間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m.hslydf.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聯(lián)系我們 | 浙ICP備20230187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