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小學(32個正規(guī)學校)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2-06-19
我是一棵樹
教師 李小霞
一陣大風呼嘯而過,連塵帶沙吹在了我的身上,打在了我的軀干上、葉子上,身上感到針刺般的疼痛,我抬頭看了看我身邊的伙伴,他們都疼的發(fā)出沙沙的反抗聲。
沒錯,我就是生活在大西北戈壁灘的一棵普通的白楊樹,我只記得在我還是一根筷子粗細的時候,被一位穿著迷彩軍裝的叔叔帶到這里,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將我放到里面,然后澆上水,又用一層薄土蓋上了我的腳,從此我便在此生根發(fā)芽,在這里一站就是六十年。
有一天,在我經(jīng)歷了一場風雨洗禮之后,我聽到了隆隆的汽車聲,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大隊汽車隊,一會兒,當我和我的小伙伴扎堆看什么情況時,車隊在我們周邊停了下來,我看見他們正在高聲談論,一個頭戴黃色安全帽的人向著剛整好的隊伍指手畫腳。不一會兒,隊伍四散開去。就在我正在思考的一瞬間,我感受到腳踝有種刺骨痛感,頭重腳輕,栽倒在地,我被摔得迷迷糊糊,睜開雙眼,我朦朦朧朧地看到和自己比鄰的小伙伴也相繼倒了下去,這時我腦海里的最后一點意識告訴我,他們是一幫砍樹工,我想,我的命就此終結了。
一陣車床的轟鳴聲在我耳畔不停回響,吵鬧中我睜開雙眼,想起身,可我感受不到自己腳和手的存在,已經(jīng)無力站起,我感受到全身灼熱的疼痛,這才發(fā)現(xiàn),我頭上的綠色卷發(fā),我全身的枝丫小手都被砍去。我驚恐地看著我身邊走來走去忙碌的工人,此時,正有兩個工人神情嚴肅地向我走來,接著我聽見 “一 二”。我被兩人駕了起來,我拼命呼喊著,你們要干嘛,要帶我去哪里?不過,好像沒人能聽見我歇斯底里的呼喊。就這樣,他們把我放進了一個叫電車床的機器里。
不知過了多久,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已經(jīng)骨肉分離,但是我的意識卻完全清晰,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的體格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上下打量了我的身體,我變的白白凈凈,還成了片狀,身邊的伙伴都是如此,我們一個壓在一個身上,大小一樣,我們成了一模一樣的孿生姊妹。“把這些紙裝箱裝車?!惫と说囊宦曔汉?,我才知道了自己的新名字“紙”。哇!我由一棵樹變成了一張張紙。
上車后,車里面黑乎隆冬的,我只聽見了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和汽笛聲,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沉沉地睡去。當我睡醒時,我和我的小伙伴被鋪展在一張大桌上,桌邊有很多意氣風發(fā),文質彬彬的帥哥靚女。他們個個談吐不凡,他們手中拿著鉛筆、直尺、橡皮,“呀!你們又要干嘛?”我大聲呼喊著,詢問著,不過沒有人理會我。一會兒我看到一個小姐姐拿著鉛筆靠近我,在我面前駐足,彎下腰低下頭,她的手掌與我第一次親密接觸。一位年長的領導說“國家把建黨百年的七一勛章設計任務交給我們清華大學牽頭組織設計團隊,是對我們的信任……”
哇!什么?我在清華大學,要讓我參與七一勛章的設計!
接著我感受到的是他們在我身上涂涂畫畫,擦擦改改,我聽聞他們設計了以紅色旗幟為底色,象征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的豐碑和象征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與星火相傳的五角星,象征大好河山的大山大河以及飄于高空的祥云,它為我們的大好河山帶來了祥瑞之氣 ,以及象征人心向黨的向日葵和中國共產(chǎn)黨黨徽。經(jīng)過將近一個月的磨合,他們終于涂色了,一張紅色、金色、銀色交相輝映的“七一勛章”圖案在我身上呈現(xiàn)。最終,這幅圖案成了定稿,將我與一沓攜手努力的草稿伙伴裝入檔案盒,存入了國家檔案館。也許,我將要長居于此!
回望我奇幻的一生,我看見了西北沙漠的廣袤無垠,我聽見工廠轟鳴的車床聲,我也感受到了設計團隊的睿智聰穎,我也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華誕盡了的綿薄之力。回望我的一生,平凡中孕育了偉大,足矣!
我是一股風
八年級(2)班 高 敏
提到我,你是想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又或者是“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p>
我是一股風,生性自由且桀驁不馴,最大的愛好就是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從南向北走,第一站是江南。
煙雨朦朧,青瓦白墻,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走進那小巷,當?shù)厝私信谩G嗍迓繁挥晁疀_刷得干干凈凈,好像那橫臥的一片片翡翠,光看著就能想象到那種冰冰涼涼,可惜我沒有腳,不能感受到那股絕妙的涼意。吹過弄堂,進入院子,那江南水鄉(xiāng)的女子婀娜多姿,我穿過她們,不小心吹起旗袍的裙裾。那一大片的荷花,真是美不勝收,好像朱自清先生所說:“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那荷塘里的花,像跳舞者的衣裙翩翩起舞,美不勝收。
到了第二站——甘肅。
有人說:“甘肅除了海,什么地形都有?!睎|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背靠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由于地形多樣,氣候多樣,所以擁有極為復雜的生物多樣性,是我國生物資源的寶庫之一。
隴南,被稱為“隴上江南”,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那里的人們是伴著雞鳴鳥叫而來的,那一聲又一聲的天籟喚醒沉睡的人們。炊煙陣陣,我飄過去看看炊煙里有什么?哦,那里有鄉(xiāng)村人的溫馨生活,有母親們可口的飯菜和濃濃的愛。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過的城市,被稱為“金城蘭州”,我躺在黃河邊的馬扎子上,品一口蘭州的三泡臺,愜意。興隆山,飄進山林,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好像吸一口,就充滿了力量。青青的小草上掛著顆顆晶瑩的露珠,走在小路上,竹林密布,遠遠望去,朝霞好似害羞的姑娘,演繹著絕有的旖旎。薄薄的霧籠罩在河面上,像一條無盡的飄帶。這是我吹過的歷程,也是我看到的大地。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蔽业淖詈笠徽臼菑V袤的草原——內(nèi)蒙古,敬請期待吧!
告別
教師 石亞俐
(一)
南宋青城山隱士安子順云:“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边@是當年學《出師表》、《陳情表》時課堂上老師拓展的一句話。當時雖覺字字懇切,但重點卻在背誦,甚至背下來時心情是輕松的。
后來,祖父因患阿爾茨海默病過世,偶然間再次讀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不知不覺竟淚流滿面,方知李密之悲切。原來,當年的不懂不落淚是值得珍惜的天真時光。
“我們命中注定要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我們怎么知道,他們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重要?!鄙嘲l(fā)上再也沒有一個人坐著只是看新聞聯(lián)播,晚歸時客廳的橘燈也不再被打開,小花園里的虎刺梅和沙發(fā)后面的橡皮樹也不見了,收音機里也不唱《周仁回府》,我楷書本子上老師用紅筆圈出來的您寫的字也舍不得扔……這是我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告別,它催促著我匆匆結束了少年時代,把所有夏天的熱鬧都留在了祖父離開的那一年。
告別把最美滿的事變得最孤獨,卻也用最決絕的方式讓我們快速地成長為別人可以依靠的模樣!
(二)
未見其面,卻蒙其恩!
5月24日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據(jù)報道,當天下午明陽山絡繹不絕的吊唁者手持鮮花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長長的送別隊伍里有清瘦的中學生,有沉默的青年人,有領著全家前來的中年人,還有很多老人,牽著孩子的手。
一位中年男人,手里舉著菊花從出租車上下來,拖著行李箱直奔殯儀館而去。
一位父親和他的兩個孩子,為袁隆平院士戴了孝。
“我和他有一面之緣,在課本上,在飯桌上,在人間里。”
“此后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飄自人間的懷念?!?
2020年,雜交水稻雙季測產(chǎn)突破畝產(chǎn)3000斤,再一次刷新紀錄。袁隆平院士不僅保證了人人有飯吃,同時在每一個國人心里種下一個安全的種子,他的水稻讓我們相信,自己不會再挨餓。昔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今有袁隆平院士“民心如碑”。
人們的悼詞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概是以前和他們的距離太遙遠了,我總是容易在心里把偉人們默認成沒有生老病死的神明,那時感覺他們的逝世就像星辰隕落,散盡光芒后墜在大地,而我就像是觸地揚起的千萬砂粒塵埃中的細小一顆??墒窍裨菏恳粯拥膫ト私舆B離開,我們才深切地感受到生老病死同樣伴隨他們一生,只是他們的亡故卻不會是最終的離別,我想人世間無數(shù)的思念和緬懷一定都可以盡數(shù)傳達給他們,他們也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xù)陪伴我們。或許現(xiàn)在天上才多了幾顆燦爛星辰,那些光芒散落回人間,融進了清風細雨,融進了萬家燈火,也融進了千門萬戶的裊裊炊煙中?!?/p>
告別是“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舉過頭頂”的相互牽掛!
(三)
紀錄片《青州龍興寺佛造像》文案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千五百年過去了,注視過這些佛像的大多數(shù)人都成為了雕塑的一部分,有人曾經(jīng)親眼目睹他的袈裟從鮮紅變成淡紅,也有人見證了他臉上的金箔一片片地脫落。你可能會問我,為什么人們不把這些碎片全部拼接,恢復它完美的樣子,因為人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無數(shù)的疤痕中見到了—個又一個歷史的細節(jié),在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類在苦難中前行的腳步?!?/p>
朝代的更迭、歷史的變遷都見證了這些造像由鮮艷到不完美再到修復的過程,人們也是。當我們有幸再次凝視這些佛造像,他們的笑容中也似乎有了淡淡的哀傷。
是啊,人類在朝前走的路上,經(jīng)歷過苦難,告別過苦難,才步履維艱地走到了今天。人類把自己短暫的生命賦予更長久更深刻的意義……那些造佛像面前走過的人、那些典籍的編纂者、那些歷史的審閱者……得以在今人的腦海里重生。
告別,也是我們走向永恒的必經(jīng)之路。
八年級(6)班 王瑜雪
我告別了春日的暖陽,告別了夏日的午后,告別了秋日的私語,告別了冬日的烈風,我告別了老師,告別了同學,告別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具特色的風景。我在告別中長大,在告別中學會堅強,學會包容。
我曾對“告別”這個詞望而生畏,這小小的兩個字好像成了我青春路上的絆腳石,我活在了恐懼之中,每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只是在擔心告別,擔心一個沒有光的未來。
我不知道我到底在怕什么,是怕告別還是怕那所謂的遺憾。我曾經(jīng)對自己捫心自問過,問自己為什么害怕告別,可我的自問不像達爾文、牛頓那樣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答案,那是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
我看著至親至愛之人的離去,看著我將離開和我一起打鬧嬉戲的同學,看著我將離開授我詩書的老師,還有我那些曾經(jīng)寫過的文章被丟在垃圾桶里,我的心是驚慌失措的,好像這些的結束就是生命的結束,我把“告別”這兩個字當做人生中避不可談的一個話題,這是過去的我。
直到那一天我學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我才發(fā)現(xiàn)我害怕的從不是告別,而是遺憾,史鐵生因為沒有和母親道別而遺憾,因為自己的自卑對母親發(fā)火而遺憾,他遺憾沒有和母親一起去看北海的花,遺憾沒有向母親道歉,他遺憾那時的他不是一個熱情驕傲的人。雖然遺憾,但他懂得了母親最后的話,懂得了要好好活著,這才是最重要的。
春去秋來,海棠花開,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我已經(jīng)不再是當初那個害怕告別的小姑娘了,我明白了“告別”這個詞的意義,它代表的不只是離別不只是再見和遺憾,更是一種重逢與相遇,是一種磨煉后的新生,它代表的是無所畏懼是勇往直前。
重要的不是遺憾也不是告別時有多心酸,而是能有保持熱愛奔赴下一場人間盛宴的決心。
告別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經(jīng)歷過告別才會有披荊斬棘的勇氣。
所以說告別不是離別,是再一次的相遇。
我的一天
教師 李洋波
“你爺爺今天走了,你別回來了,明天就火化?!背赃^早飯,手機提示音猛然響起,看到的卻是母親告知我姥爺去世的消息。11月的徐州,穿堂風刺骨的寒冷,我呆立在教學樓的走廊上,無所適從。舍友們也不知如何安慰我,拍拍我便先走進教室。這時我好像才反應過來,那個疼愛我的姥爺是真的走了,強撐著請了假,躲在宿舍里,心中涌動的除了難過之外,更多的是愧疚。
想起不久前的中秋,給母親打電話說想問候姥爺,團圓之夜,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給姥爺打電話算是作為孫女應做的,給姥爺打電話的時候有點遲,姥爺已經(jīng)睡了,說了兩句姥爺就掛了電話,如釋重負,如同完成任務,內(nèi)心充斥的是我還掛念著姥爺“孝順”的竊喜。
國慶,從學校坐火車回家,上千公里的路程,帶著無比歡喜的心情回家,迎接我的卻是一個壞消息——姥爺住院了。剛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我很吃驚,一向健康的姥爺怎么會突然生病,想著可能是小病小痛,并沒放心上。直到我臨返校前,才想起去探望姥爺,看到姥爺?shù)哪且豢蹋缤缣炫Z,帶給我的只有震悚:他躺在病床上,看起來只占了床的三分之一,瘦得只剩皮包著骨頭。姥爺?shù)玫氖悄c胃疾病,吃不了東西,吃了就全都吐出來,我去的時候,他正在吐,掛著止吐的藥卻仍一直在吐……
離開醫(yī)院前,跟姥爺?shù)绖e,和他說我走了,他讓我提一箱牛奶補充營養(yǎng),然后沖我揮揮手,他的手一直停在半空,沒有放下來,那一瞬我拼命止住自己的眼淚,不忍多看他一眼,老實說我真的很怕,很怕寒假回來看不到姥爺。
從病房出來,母親就開始哭,看著姥爺那樣說很心疼,我也很心疼,但是這個時候我應該表現(xiàn)的比母親堅強才對。站在車站,心情還是不能平復,風一直吹,突然想到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毙闹须[隱出現(xiàn)一種不祥的預感,這也許是我與姥爺?shù)淖詈笠幻妗?/p>
記憶停止,一念成真。我多希望姥爺能一直健健康康活下去,想再好好陪他說說話,幫他捏捏肩,可現(xiàn)在只剩我一個人在宿舍看著手機屏幕上20個小時從徐州到蘭州的車票,沉默惘然。“你別回來了,明天就火化”,母親的短信還浮現(xiàn)在眼前,這是真的來不及再見姥爺最后一面。時間如風般劃過,離去悄然無聲,曾經(jīng)內(nèi)心的酸楚,終成日后永久的遺憾。
七年級(5)班 張倫峰
四月初旬,惱人的蟬鳴與酷暑的晚風還賴在樹葉嫩綠的臂彎中遲遲不肯出來,仿佛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依戀母親一般。空氣中的燥熱已可見一斑,太陽也肆無忌憚地揮灑著它全部的積蓄,那滾燙的心靈仿佛能將地面烤出火來。
父親坐在桌旁,望著酒桌上的親戚們觥籌交錯,眼神中盡是擔憂。我百無聊賴地看著窗外的大樹,數(shù)它有多少片葉子,每當有風吹過,樹葉便在一陣婆娑后亂作一團,令人無可奈何。
“走”,父親的表哥漲紅著臉,放下酒杯,大聲叫道。一旁還在喝酒的眾人有些不情愿地站起了身,開始收拾祭祖的東西,陽光照在黑袋子上,反射出低沉的光澤。我有些高興——祭祖的地方在山坡上,一路的風景總好過一直待在家里。
我們一行人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幾個親戚時不時嘟囔著,似乎對剛才還有些意猶未盡。今天的風格外大,我們又是在上山,因此,我們走得十分艱難,仿佛風雨中的一葉扁舟一般搖搖晃晃。
山坡上早已野草密布,待我們走到時,齊腳深的草在風中顫動著?!敖裉斓娘L這樣大,在這里燒紙恐怕不妥吧?”沉默已久的父親開口了,“沒事,風再大也燒不到哪里去。”表哥醉醺醺地說。“趕緊燒吧,早點燒完回去喝酒?!彼贿呎f著,一邊一股腦地將紙錢全數(shù)撒盡,眼看著火越來越大,父親卻也無能為力。
忽然,風勢猛地加大了,火很快蔓延起來,像一只饑餓的野獸一般不斷地吞噬著一旁的野草。親戚見狀,嚇得癱坐在地,身體止不住地顫抖,一旁的人也互相指責起來。只有父親反應過來了,向家里跑去,拿那救命的水桶。
終于,在父親一桶水一桶水的澆蓋之下,火勢終于慢慢減小,直至熄滅,父親一把扔下水桶,坐在了地上,喘著粗氣。我也守候在他的身旁,看著天邊被夕陽映紅的晚霞,那云彩是那樣的紅,仿佛被火燒過一般。后來,聽爺爺說,那片被燒過的地又長出了花草,比以前的更艷麗,那是生命的重生。
我的煩惱
教師 成維亮
小時候總是覺得長大是一件遙遠但又無比誘人的美事。如果能立馬實現(xiàn),就能省卻無數(shù)的煩惱。今天,自己變成了小時候想要的模樣,可卻發(fā)現(xiàn)煩惱一件都沒有少,反而是更多了。這才突然醒悟詩人楊萬里所寫詩句“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的深刻含義。煩惱,只要人存在一刻,它便在旁陪伴。只不過其中只有少數(shù)是客觀存在的,其余大部都是庸人自擾罷了。而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人們卻都被這庸人自擾折磨的不成樣子。
“煩惱”,一直都在困擾著我,有時甚至會感到呼吸都很困難!
追求別人的完美應當是每個人不完美人心中簡單的要求。人總是渴望自己得到最完美的服務,卻從來不低頭想想,是否自己也能達到心中理想的標準。雙標這是一種很難根治的毛病。熱愛自由,我喜歡用最簡單的方式度過在馬路上的時間。騎自行車是一項雙贏的選擇,既環(huán)保又健康?;蛟S有很多的同道中人跟我有一樣的看法,馬路上密密麻麻的騎車人便是最好的證明。人們享受這項運動帶給他們的好處,也希望能得到更加便利的交通條件,能夠讓腳下的路暢通無阻。然而我卻在這前行的隊伍中發(fā)現(xiàn)非常多的不和諧因素,讓原本順暢的交通變得不順暢。回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總有人會選擇闖紅燈、加塞、逆行等等,更為甚者,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帶著耳機打著電話前行,遇見后車狂按喇叭,被驚醒后還會拋一個不屑的眼神給汽車司機。生命寶貴,不可重來。當我們抱怨不完美的時候,或許自己已經(jīng)成為不完美的主要因素。
每一個新的一天開始,我們都會獲得一樣的時間。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公平的事了,無論你是誰,富有或者貧窮。聰明的人,總能利用寶貴的時間讓它發(fā)揮最大的效用。然而愚蠢的我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有任務不能按時完成,總有計劃被拖延……我曾一度懷疑是不是我比別人差了很多,才導致上述情況發(fā)生。關心則亂,不安逐漸演變成一種憂慮。不能落后的想法時刻在腦海徘徊,努力看似較以往更多,然而效果依舊不理想。幸虧自己并沒有蠢笨入骨,仔細觀察身邊的人這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所在。自身的能力是不存在問題的,關鍵在于“心無旁騖”和“一心二用”之間的區(qū)別。當別人能夠非常認真對待一件事,并能持之以恒堅持時,若自己卻總為外界事物所干擾,時間的利用效率便會大打折扣。看似用功,實則是做無用功。長久發(fā)展,結局便顯而易見。這樣看來,這一煩惱其實便也是庸人自擾。
生活中煩惱是不會斷絕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最好的良方。
對于客觀存在,我們可以做好自己,靜待花開;對于庸人自擾,則可每日三省吾身。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七年級(2)班 李靈月
提起我的煩惱,哎,一言難盡!
進入初中,課業(yè)增多了,作業(yè)也是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完成作業(yè)后,再看些書,做些基礎練習題,是我小學時養(yǎng)成的習慣。但在初中,這習慣怕要漸漸被消磨殆盡。寫完作業(yè)已是九十點鐘,再看書寫字,時間難免不夠,只能從睡眠時間里抽。每次干活入迷之時,那討厭的聲音便來了:“別看了!睡覺!”那是母親大人下的“圣旨?!比羰遣焕頃?,母親大人會進入到我的房間收書,強制性睡眠。
我的媽媽認為,小孩子不能缺少睡眠,不然會長不高,必須在10點前睡下。她曾經(jīng)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不能缺少睡眠,要多睡會兒,這樣才能長高,身體好?!笨墒俏铱磿挠挂仓共蛔?,我和媽媽意見不一,只好打起了“游擊戰(zhàn)”。
我偷偷地拿了一本小說坐在床上看,目光停留在書頁上,耳朵還要豎起來聽門外的動靜。一丁點細微的聲響也能驚動我,飛速關燈,裝睡,把書藏到被子里。反復確認無動靜之后,繼續(xù)爬起來看書。頗有竊讀之趣。若真的因看書入迷而神之飄離,我的魂兒還留在書中世界,便會被媽媽發(fā)現(xiàn),看書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我常常聽到別的家長說自家孩子不愛讀書,他們便盯著自己孩子讀書,在我們家,是家長讓孩子少看點書!我知道媽媽擔心我的身體,可是我已經(jīng)14歲了,有自己的分寸。我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識,能更好地成長。所以,媽媽,我想對您說:“我會掌握好自己的時間,不要讓您的阻止變成我與知識見面的障礙,也不要成為我成長的一種煩惱?!?/p>
致敬勞動者
共創(chuàng)好生活
八年級(4)班 江慧玲
指導教師 李凡
每當春姑娘邁著輕快活潑的步伐走來時,勤勞的小蜜蜂便開始忙碌在花叢之中釀造花蜜,美麗的花蝴蝶忙著為花兒們傳粉。農(nóng)民伯伯們都紛紛扛著鋤頭下田干活,開始新一年的播種。大地上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這美好動人的一切,背后都離不開勞動。
勞動,于我來說,就是每天整理床鋪、就是按時完成作業(yè)、就是上課積極思考、就是無私奉獻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些。而無論何時何地,勞動都是磨礪自我的必經(jīng)之路與推動社會進步必不可少的要素。
勞動可以給個人的生命注入活力,增添光彩。我的祖母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農(nóng)民。她不識字,但是從小跟著她的父母耕種勞動。所以她一輩子幾乎都在田地里勞動。她停不下手上的活,不是在做飯,就是在洗衣服、澆花,可能因為她如此熱愛勞動,所以即使祖母已年過六十,卻依舊面色紅潤、神采奕奕,而且思維清晰,充滿活力。
人們也可以通過勞動奉獻自己,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勞動之中。”
在我們的身邊,每個人都在默默無聞地為他人無私奉獻著。有一次,在嚴寒的冬日,外面還淅淅瀝瀝地下著雨。我被凜冽的寒風凍醒,哆嗦著起床準備去上學。當我等候公交車時,發(fā)現(xiàn)一位看樣子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正在把積水往下水口清掃。他不能打傘,只粗略地披著一個透明的雨衣。放學后,我在馬路中央看見正在指揮車輛的交警叔叔,他的衣服已經(jīng)濕透了,卻仍一絲不茍地工作著。我乘上車后,望見司機阿姨正在小心謹慎地駕駛著。在那個寒冷陰暗的下雨天,正是有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們兢兢業(yè)業(yè)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我們的生活才能穩(wěn)定有序地運行。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边@是高爾基所說的名言。的確如此,勞動是我們通往一切幸福的道路,它讓我們從遠古蠻荒走向現(xiàn)代文明,從愚昧無知走向高度發(fā)達。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炎黃子孫的努力,我們何以遠離茹毛飲血的時代?如果沒有古人的刀耕火種,百姓何以過上倉稟殷實的生活?如果沒有人們的辛勤勞動,中國何以擁有燦若繁星的文化?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視勤勞為傳統(tǒng)美德。上下五千年來,我國人民正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與創(chuàng)造,才有了雄偉蜿蜒的萬里長城、恢弘壯觀的兵馬俑、神秘莊重的莫高窟;才有了響徹云霄的《東方紅》、震驚世界的青藏鐵路、疾速奔馳的高鐵……
讓我們一起向勞動者致敬,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 任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