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棗陽市屬于哪個市(湖北棗陽市在哪個地方)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2-07-03
棗陽是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里
中國桃之鄉(xiāng)
全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境內有新石器時期雕龍碑古人類遺址
九連墩戰(zhàn)國楚墓
白水寺文化遺存
周朝時,棗陽地區(qū)為唐國,屬楚地小國
春秋時期,公元前505年,唐國被楚國所滅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tǒng)一中國,棗陽地區(qū)始設蔡陽縣,屬南陽郡管轄
西漢初元四年(前45年),經西漢漢元帝批準,劃蔡陽縣的白水(今吳店鎮(zhèn)一帶)、上唐(今隨州市曾都區(qū)唐縣鎮(zhèn))2個鄉(xiāng),設置春陵侯國,徙封劉仁為舂陵侯。
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東漢光武帝詔令,提高舂陵鄉(xiāng)建制,改舂陵鄉(xiāng)為章陵縣
又分襄陽縣的東北地帶設襄鄉(xiāng)縣,今棗陽地區(qū)由當時的蔡陽、章陵、襄鄉(xiāng)3縣分治,均屬南陽郡管轄。
北魏道武帝登國年間(公元386-396年),廢襄鄉(xiāng)縣為廣昌縣,屬廣昌郡管轄。
隋會壽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為避太子楊廣諱,改廣昌縣為棗陽縣,棗陽名稱始于此。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7年),蔡陽縣并入棗陽縣,屬昌州管轄(治所在棗陽)
唐太宗貞觀元年,舂陵縣并入棗陽縣,至此,棗陽疆域基本定型
公元636年(唐太宗貞觀十年),棗陽歸隨州管轄,屬山南東道。
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為抗擊金兵,升棗陽縣為棗陽軍
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棗陽為京西兵馬鈐轄(治所在棗陽)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棗陽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襄陽路管轄。
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棗陽屬湖廣布政司襄陽府。
清圣祖康熙三年(公元1644年),棗陽屬湖北布政司襄陽府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府制,棗陽直屬湖北省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5月,省下設道。
棗陽初屬鄂北道,后改襄陽道(治所在襄陽)。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由湖北省直屬。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設督察區(qū),棗陽屬第八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襄陽)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第八區(qū)改稱第五區(qū),棗陽屬第五區(qū)管轄。
1949年8月6日,棗陽境內各縣組成棗陽縣。
1955年9月,洪山縣被撤銷,所屬平林(含清潭)回歸棗陽,此時棗陽疆域定型,屬襄陽地區(qū)行署管轄。
1983年10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棗陽屬襄樊市管轄。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棗陽縣,建立棗陽市,由襄陽市代管。
生活習慣棗陽方言屬于西南官話鄂北片。
漢語方言中以西南官話的一致性最高,
然而地處西南官話和中原官話過渡地帶的棗陽方言卻比較特殊,
不僅與西南官話其他片存在差異,就是鄂北片內部的差異也比較明顯,
部分語言特點與鄰近的中原官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歷史上頻繁的移民,決定了棗陽方言的復雜性和混合型特征。
棗陽方言作為中原官話和西南官話的過渡方言,
雖然古入聲今全歸陽平,但陰平是中平、陽平是高降、上聲是高平。
棗陽境內居民習慣日進三餐(農民冬春兩季節(jié)多為兩餐)。
一般是中午一餐較豐,早晚兩餐較儉,農忙較豐,農閑較儉的習慣。
棗南產水稻,習慣吃米飯;
棗北產小麥、雜糧、紅薯等,習慣吃面食加雜糧和紅薯;
棗中小麥、水稻均產,習慣米面兼食。
棗陽市是“湖北省民間藝術之鄉(xiāng)”,戲劇《劉秀還鄉(xiāng)》曾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代表性民間文藝還有“平林山歌”、“鹿頭皮影”、“楊當曲劇”、“吳店小戲”、“琚灣菜花龍”、“北城女子龍燈”、“興隆大頭和尚戲柳翠”、“南城威風鑼鼓”、“西城軍樂團”、“太平旱船腰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