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疏堵結合” 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持續(xù)發(fā)力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3-05-30
“羅盤、指南針:指明哪些網絡行為要避免;直尺、圓規(guī):網絡行為有邊界,侵權也要負責任;避雷針:遠離網絡詐騙和陷阱……”這是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北京師范大學朝陽附屬學校法治副校長林晨近日在“網絡安全那些事兒”的講座上,為該校青少年學生準備的一套網絡安全裝備包。
她說,網絡雖然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網絡游戲、網絡詐騙陷阱、網絡追星陷阱、網絡交友陷阱、網絡謠言、網絡語言、網絡暴力等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也隨處可見,未成年人易沉迷網癮誤入歧途,將網絡思維帶入現實生活而發(fā)生不良行為,甚至導致犯罪。
未成年人過早觸網已不是新鮮事,對此,專家提示,掌握未成年人網絡使用情況是引導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前提之一,需要引起更多關注和重視。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兩周年之際,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xù)發(fā)力?
不良信息以畸形的“合理性”乘虛而入,導致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在其價值觀建立階段產生誤導
由全國135家網絡社會組織共同發(fā)起的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對全國各省300多萬網民調查——《2022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以下簡稱《調查》)日前發(fā)布。調查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的平均網齡為4.35年,其中網齡在3年的比例最高,占到17.35%;5年網齡的比例次之,為14.84%。值得注意的是,有5.38%的未成年人報告網齡在10年及10年以上,說明這部分未成年人可能在5~7歲甚至更早就已經有了上網的經歷,并且有約八成的未成年人每天上網超過1小時,不足1小時的未成年人僅有兩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近年來,網絡違法犯罪呈現高發(fā)且低齡化的特點。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風險包括“個人隱私泄露”“網絡欺凌、暴力”“盲目追星,粉絲應援”“貸款金融詐騙”等問題。就網絡暴力事件來說,《調查》顯示,未成年人遭遇網絡暴力的比例,12歲以下未成年人群體約半數,12歲以上未成年人群體約六成。這說明年齡大些的未成年人遭遇網絡暴力的比例更高?!墩{查》也發(fā)現,三成多未成年人參與過與網絡暴力相關的活動。
相關專家表示,在受到網絡暴力攻擊時,未成年人普遍會在情緒狀態(tài)、學習能力、社會功能等方面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身心健康。專家提醒,有些未成年人是網絡暴力行為的受害者,亦有些未成年人是參與實施網絡暴力行為的施暴者。這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是非判斷能力不足的表現,也是未成年人缺乏媒介素養(yǎng)和法律意識的表現,需要得到社會廣泛關注。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楊秀撰文指出,特別是處于技術黑箱中的未成年人,對平臺背后的工程邏輯了解較淺,在自身隱私信息保護方面警覺性相對較低,因而很少采取相應措施來規(guī)避算法監(jiān)視。在此意義上,由于現在的未成年人觸網年齡越來越小,其數字生命相較于成年人而言會更長;隨著時間的累積,他們被獲取的數據會更多,卷入隱私風險的可能性也更大。
楊秀表示,由于當前算法推薦過程中具有人文關懷的把關人缺席,而以工具理性為導向的算法又不具備分辨內容價值的能力,因此,僅以未成年人自身興趣為推送衡量標準往往會造成不良信息以畸形的“合理性”乘虛而入,在導致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同時,也在其建立價值觀的重要階段產生誤導。
展開網絡權益綜合治理,從政策規(guī)制層面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
5月11日,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委網信辦聯合區(qū)教體局保定市一中分校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宣傳進校園活動。區(qū)委網信辦副主任趙智強從網癮的危害、如何防止網絡沉迷、健康綠色上網等方面展開宣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告訴同學們什么是“網絡沉迷”,“網絡沉迷”會帶來哪些危害,如果發(fā)現沉迷于網絡應該怎么辦……簡單易懂的語言,鮮活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們聽得懂、學得進。
實際上,未成年人對上網行為可能存在的風險有一定的認知,據《調查》比較發(fā)現,在“個人隱私泄露”“網絡欺凌”“盲目追星,粉絲應援”問題上,未成年人關注的比例超過成年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些年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教育的成果。
《調查》顯示,公眾對“本地學校/社區(qū)開展的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宣傳/網絡素養(yǎng)教育課程”的滿意度為3.51分,相比去年的3.11分提升了0.4分。未成年人(3.69分)與成年人(3.45分)的滿意度差異并不凸顯。目前公眾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事業(yè)較為滿意,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整體的滿意度(0-5分)為3.24分,較去年(3.17分)有所提升。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力度,尤其在維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方面進行綜合治理,從政策規(guī)制的層面出發(fā),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吨辈ヅc短視頻行業(y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白皮書(2023)》顯示,2020年以來,至少有20多部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文件提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內容。
2021年6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新增“網絡保護”章,完善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讓孩子們規(guī)范自己的網上行為,避免陷入網絡沉迷。2021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此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關于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皆從網絡素養(yǎng)培育、網絡信息內容規(guī)范、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方面,強化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責任。
除了政策法規(guī)外,目前,通過保護軟件等技術手段如“青少年保護模式/防沉迷模式”等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保護是非常重要的措施。《調查》顯示,在未成年人保護軟件的使用體驗上,公眾的滿意度均分達3.36分,相比去年(2.88分)有較大提升。具體來看,五成多未成年人對保護軟件的使用體驗“非常滿意(22.45%)”或“較滿意(32.30%)”,認為其“功能較多,過濾效果好”“基本能達到預期效果”。分別有62.01%的未成年人和46.98%的成年人對“青少年保護模式/防沉迷模式”的作用表示認可。
通過有效的防沉迷技術限制,未成年人過度游戲、過度消費都有極大幅度改善。游戲工委去年發(fā)布的《2022中國游戲產業(yè)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表示,國內游戲市場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消費流水等數據都有極大幅度減少,并指出“中國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問題已得到進一步解決”。以騰訊游戲為例,騰訊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在公司的本土游戲業(yè)務中,未成年人在游戲時長、流水的占比為0.4%、0.7%,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90%,均為騰訊公布該項數據以來的新低。
監(jiān)管初見成效、網絡沉迷防治進入新階段,更應注重“疏堵結合”
隨著“雙減”政策深入推進,校內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學生們有了更充足的時間挖掘自身潛能和興趣愛好。四川雅安寶興縣靈關中學學生梁小川便是如此。他原本熱愛游戲,夢想是當一名游戲攻略Up主,但總被批評為“不務正業(yè)”。然而,學校信息課老師羅明健發(fā)現了他的潛質,帶著梁小川開始學習編程。
在放滿計算機設備的未來教室里,梁小川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空間,他開始鉆研起游戲背后的原理,學習用代碼實現自己想要的功能。不久,他做了一個類似“坦克大戰(zhàn)”的小游戲,得到同學們的贊賞。羅明健肯定了他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他多創(chuàng)作。梁小川也因此收獲了自信,成績顯著提升。
實際上,在互聯網迅猛發(fā)展的大趨勢下,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更需加強引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表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的工程。當前,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以來,在執(zhí)行層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存在重“堵”輕“疏”取向。處置青少年網絡沉迷問題,主要強化了限制性的硬性、短時保護,缺少如以網絡素養(yǎng)教育賦能等軟性和長期可用的措施、手段,在監(jiān)管初見成效、網絡沉迷防治來到新階段的背景下,仍需加強對青少年的正面引導,更加注重“疏堵結合”。
郭媛媛建議,建立由政府部門主導,學校、家庭、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把加強青少年網絡素養(yǎng)放在當前教育的重要位置;加大對青少年線下體育、美育、勞育、科普教育等資源的投入和開放力度,尤其是在體育方面,應加大為欠發(fā)達地區(qū)學校配備運動場所的力度,加強標準化體育課程、體育賽事供給,從未成年人線上生活中“搶奪”時間回歸線下;不斷豐富未成年人的課余生活,助力、幫扶其健康成長。
“應樹立互聯網平臺全網、全域青少年保護意識;可鼓勵社會企業(yè)提供優(yōu)質數字內容、數字產品,以不斷完善青少年模式內容池;建立互聯網線上與科普教育線下互動沉浸的教育場景;投入研發(fā)益智、陪伴、成長類功能性游戲,以助力青少年社會核心素養(yǎng)和向上向善價值觀的培育、養(yǎng)成。”郭媛媛說。她還表示,互聯網監(jiān)管部門應建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負面清單;加大政府對監(jiān)管之外的灰黑產業(yè)打擊力度;建立互聯網平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與發(fā)展重大事件強制披露制度,以保證社會對相關平臺的監(jiān)督常態(tài)化開展。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30日 14版)